首页 > 精选文章 > 时尚生活 > 正文

“过劳死”逼近你了吗

  多数中年知识分子长期“五不一干”

  不看病 不检查 不休假 不疗养 睡不足 带病干

  医学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证实,英年早逝者91%是因为后天自身的原因。

  今天的中年知识分子同时遭遇到两个致命的转型期:社会转型和身体转型。社会转型使他们焦虑,身体转型让他们多病。我国“英年早逝”悲剧大都发生在45~55岁年龄段的中年知识分子身上。过劳死和亚健康已经成为他们这一代人的两大共性问题。可以说,他们是累倒的一代。

  知识分子的中国式早逝有如下特点:“过劳死”共同特点是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以致精疲力竭,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而丧命。

  亚健康

  亚健康是病前状态、临床前期、疾病先兆。出现亚健康就是给健康亮了黄灯,只要注意还是可以恢复的。但可悲的是,许多知识分子却在亚健康的沼泽里越陷越深,最后失去了健康甚至生命。不久前,北京1866名知识分子接受了体检,结果显示,患有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症、白内障、高血压病、癌症等疾病者的比率竟高达84.6%,尤其是40~59岁组的患病率高达90.4%。

  带病干

  专家认为,如果知识分子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10将死于肿瘤,1/5将死于因吸烟引起的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过劳和意外,只有1/10的人有希望安享天年。

  职业病

  在国际医学界,许多发达国家已把其列为职业病。例如亚健康的一种表现,由于坐姿工作时间过长,造成肌肉劳损,又称“颈、肩、腕综合征”,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列为职业病,并且高居职业病发病率的榜首。由于亚健康过度疲劳造成的猝死被俗称为“过劳死”,在日本属于职业病的范围。日本之所以把“过劳死”定为职业病,是因为他们分析了100名“过劳死”者的情况,其中90%是长期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

  不休假

  以上海新闻工作者调查结果为例,国家早有明文规定的公休假制度只有6.9%的人全部享用,还有21.2%的人部分享用,而高达64%的人没享用公休假。究其原因,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面临的残酷竞争压力是一个重要原因,平时做不完的工作让知识分子们陷在亚健康的沼泽中无法抽身。

  不锻炼

  许多调查结果表明,近一半的知识分子生病照常坚持上班;近八成的人很少参加体育锻炼,近半数人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无法保证,许多人缺乏自我保健意识。

  调查报告

  调查一:据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人70%属于亚健康人群,而其中的70%左右都是知识分子。

  调查二: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到调查时期的53-5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时北京人平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岁。

  调查三:新华社一项研究表明,上海市有高级职称的中年知识分子中,大约75%的人属于亚健康人群。

  知识分子七成多亚健康

  早逝科技人员:集中于35-55岁

  死亡新闻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5.7岁

  公务员、新闻从业人员、教师、科技人员,这些行业,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到了令人十分担忧的地步:科技人员在35岁-55岁就英年早逝的比例偏高;在死亡的新闻工作人员中,死亡年龄段高度集中在中年人群,40岁-60岁这个年龄段占79%,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而在职人员健康者仅为18%,患病者为9%,其余不同程度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的表现大致有身体乏力、睡眠不稳、记忆衰退等。颈椎、腰椎长期积劳成疾也是这一人群的主要健康特征。

  身体给你发信号了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既有坠入疾病深渊的可能,更有成为健康人的希望。关键看你如何善待自己。

  “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它约占知识分子的25%~28%。

  “潜临床”如果放任这种失调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潜伏着向疾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知识分子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而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

  可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表现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知识分子中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前临床状态最危险的是有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处于“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未求诊断。这部分知识分子多是那些忽视体检、漠视健康的人。

  专家提醒

  只要预防措施得当,是一定能够起到防范的作用的。正确的预防是做到“七个要”:

  1、要合理安排工作;

  2、要有适当的户外活动;

  3、要学会主动休息;

  4、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5、要定期进行体检;

  6、要善于劳逸结合;

  7、要主动锻炼身体。

  • 上一篇:IDG注资3G门户网
  • 下一篇:网络技术与商业思维,从hao123的收入说起!
  • 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过的意思 劳的意思 死的意思 ”的意思 逼的意思 近的意思 你的意思